又一年了 拓展训练开年闲扯
作者:极度体验小编 | 分类:健康养生 | 评论:0人 | 浏览: | 发布时间:2015-01-14
摘 要:2015年的头半月尚未过完,北师大就失去了两位大神:黄济先生和李小文院士。这两位前辈都是各自领域内泰斗级别的人物,同时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们神仙一样的存在方式。黄济先生的标
2015年的头半月尚未过完,北师大就失去了两位大神:黄济先生和李小文院士。这两位前辈都是各自领域内泰斗级别的人物,同时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们神仙一样的存在方式。黄济先生的标志是一辆小三轮,我上学时常在英东楼下见到,也见过几次黄老缓慢骑车行进的场景。这寻常至极毫不起眼的一幕,在我了解到黄济先生的学术地位后顿时觉得这实在是师大最美的风景。所谓大师并不是非要张牙舞爪地一派雍容华贵,更不是穿对襟褂子梳大背头端烟袋锅子就能令人折服的。黄老驼着背缓缓踩三轮的样子,让人有一种“扫地僧”的即视感。这种功力深厚、成果卓著,但毫不改本色的朴素自在,至今想来仍觉神往而景仰。
李小文院士也是一样,因为去年一张光脚布鞋的照片,“扫地僧”这个词语也和他贴切在了一起。最早知道李小文院士是在数学学院的一次展板陈列上,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误以为他是数学学院的教授。忘了那次具体是展出什么了,有一堆院士、教授的照片和介绍,都是规规矩矩的标准照,唯有李小文院士的照片是歪着脑袋,胡子拉碴,头发也没梳好,特别醒目。后来在某次活动上,见过坐在主席台上的李小文院士,印证了那张照片不是没拍好,而是其独特风格。可惜对地理遥感的东西一窍不通,不记得那次活动李小文院士讲了些啥。但是其身为大神却不修边幅的名士范却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和好感。后来见了一次采访记录,说他日尽斗酒,一天一斤二锅头,这等豪量又让我深深折服。
年前还逝去了一位历史学家,北大的田余庆教授。我之前是不知道这位老先生的名气的,在微博上看见有人纪念他,我才去搜了搜他的生平,得知他有一本《东晋门阀政治》的著作广受推崇,于是买了一本看看。刚刚看完第一节,就看到黄济先生的讣告,正琢磨着搜索搜索黄先生有啥经典著作可以看看的,这又看到了李小文院士的讣告。李院士的著作我是铁定看不懂的了,文科学渣光看那一堆介绍便已经不明觉厉了。田余庆先生享年90,黄济先生享年94,他们逝世虽然是学界的损失,但也总算是寿终正寝。而李小文院士才67岁,实在令人痛惜。
人寿命各有短长,好在这几位前辈先生都有著述和成果流传,这便是不朽的资本,这也正是苏轼所说的“惟有文为不朽”。苏轼也是六十多岁就去世的,留下那么多好文章好诗词,让今天的人们还在念叨他,这便是不朽了。我自忖这辈子肯定达不到这几位前辈的高度,也不会有什么“文”的成果可供不朽,万幸苏轼先生“惟有文为不朽”这句话还有下文,给了我这样的人一些出路:“惟有文为不朽,与有子为不死。虽富贵寿考之人,未必皆有此二者也。”我没有学术成果文章著述,还可以有后代啊,这个目前虽然我还没有,但是将来总归会有的,自己的小聪明小算盘不值得流传下去,就让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也是一样的。
今年元旦回家给外婆过90大寿,吃完蛋糕和寿桃之后陪她闲聊,说起一段往事。外婆曾听她父亲说,在她刚两岁的时候,山西一带忙着打奉军,局势紧张,全家逃入深山避难,她的父亲抱着她爬山,实在累得爬不动了,心里想着逃命要紧,干脆把这怀里的女娃往山沟里一扔算了吧,可总是没下得了这个狠心。我听到这里汗差点下来了,说您父亲当年要是一狠心把您这么一抛,那我妈这边的亲戚就一个都不会有了啊,也就更没我什么事了啊!外婆很自豪她有这一大帮子子孙孙,她曾很严肃地跟我探讨过,人活一辈子图个啥?就是留下些子子孙孙不要断了根苗,这就是极大的使命。她常用的一个比喻就是,瓜果花草长到最后,也就是留些籽儿,人也一样。外婆没读过书,不知道苏轼是谁,更不知道“有子为不死”的说法,但她的人生观朴素而雄辩,为此她时刻劝我赶紧找媳妇完成人生的最大事业。
我跟外婆说,我也不知道将来能活多大啊,能不能活你这么大的岁数。外婆很认真地想了一小会说,你活个八十五六也就差不多了。我说别啊,这距离我最理想的数字还远着呢,我想活个113岁,这样我就可以横跨三个世纪了,想想就觉得神气,很有难度,只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样的福分。
元旦前几天我们工地在进行回填土作业,工人从回填土中发现了两块骨头,我还去看了看,裹着泥土,也不知道是人骨还是兽骨。宁纵勿枉,我跟工人说找个地方埋了吧,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去埋。这又让我想起苏轼的祭枯骨文,有点物伤其类的感觉。西游记中猪八戒见到青牛怪变化的骷髅,还止不住落泪感慨“不知是那代那朝元帅体,何邦何国大将军。当时豪杰争强胜,今日凄凉露骨筋。不见妻儿来侍奉,那逢士卒把香焚?谩观这等真堪叹,可惜兴王霸业人。”我所见者,若是人骨,亦不知是何时何地之人,或许还是“春闺梦里人”。
2015年第一篇日志,由最近学界几位前辈的逝世琢磨至此,谈论些生死的问题,是不是有点不吉利?唉,无所谓了。死生之事极大,却也极寻常。生活工作中遇有烦恼,想想终究还有一死也就淡定了许多,与人有所抵牾,想想大家有一天都要死去,也就气顺了不少。苏轼祭枯骨文说“相从归安,各反其真”,或许也就是这个意思,极度体验深圳拓展训练认为众生还是殊途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