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是日本未来之路
作者:极度体验小编 | 分类:国际新闻 | 评论:0人 | 浏览: | 发布时间:2015-01-24
摘 要:尽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表示自己的安倍经济学获得明显的成效,但是2014年的日本经济预计仍将陷入衰退。日本经济面临着多重挑战,财政失衡、通货紧缩、人口老化的复合压力令摆
安倍军事经济学?
作为现任日本首相,恢复日本经济增长必然是安倍晋三的重要职责。而安倍在去年底自己第三次首相就职演说中已经给出了自己振兴日本经济的思路,那就是继续推动“安倍经济学”。
1月14日,日本通过了2015至2016财年的财政预算。新财年中,日本总体预算将攀升0.5%,达到96.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万亿)。有分析认为,高昂的开支将有助于安倍经济学达成提高通胀率及提高增长速度的目标。而且,由于部分海外日企回迁到日本国内、国际油价下跌以及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外界看到了日本经济回升的迹象。
然而,如果冷静下来分析,目前所谓的有利因素都不稳定。已经在海外投资了大量设备的日企只能回迁一小部分;国际油价也不可能长期在40几美元的价位,年内就有可能回升;而日元的量化宽松带来的影响利弊兼而有之。与此同时,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却是长期不变的。超过200%的负债率导致的财政失衡,国内长期消费低迷代表的消费紧缩,还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和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这些挑战从目前看来都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出现了加剧的趋势。
目前对于安倍来说,最可控的就是利用财政手段推动经济。然而,在新的预算案中,主要增加的部分有三个:社会福利、公共债务利息和防务开支。前两部分是必须增加的,而只有防务开支的增加是安倍的主动政策。增强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以及采购相应的装备将是这部分防务支出的主要方向。而2%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预算整体0.5%的增加幅度。军事开支成了安倍推动经济的主要推手,看来“安倍经济学”的实质应该是“安倍军事经济学”才对。
机器人能救日本吗
在安倍眼中,日本还应该是那个在亚太乃至全世界拥有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影响力的“美丽国家”。在他眼中,弥补日本在军事上的短板,并以此促进日本在政治上的“正常化”以及用军工出口带动经济上的复苏是通往“美丽国家”的途径。然而,抛开日本已经面临的挑战不说,单是巨大的政治风险就让这条路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甚至是危险性。
当然,日本还是世界经济强国,并且在很多领域具有优势,其中技术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日前,日本首富、软银集团创始人兼总裁孙正义就提出了一个充分运用技术优势来克服日本多重挑战的根源——人口老龄化的方案:用机器人拯救日本。面对中、美、印等国,人口多、劳动成本低的优势,孙正义提出了一个方程式“生产性×劳动人口=竞争力”。他认为,日本若能有3000万台可24小时工作(3倍于正常人)的产业机器人,就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制造业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这无疑将让日本一举两得地扭转在生产性和劳动人口方面的劣势。“(2050年)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能够成为全球第一,日本将不再是‘日沉之国’,而将复活为‘日出之国’”,孙正义对于自己的设想显得很有信心。
然而,按照孙正义的设想,这些机器人并非日本制造,甚至不是日本设计的。那么,制造这些机器人本身并不能给日本带来什么。面对种类繁多、复杂细致的工作,不管是维护机器人,还是使用这些机器人制造最终产品,都需要日本人具备很高科技能力。这就要求日本将全体国民都教育成高级知识分子。这一方面对于日本教育系统是个挑战,另一方面高智能情况下是不是依然会产生人力冗余也是问题。而占日本人口比例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届时也将失去“发挥余热”的可能,成为完全依靠社会福利的人。而如果日本不改变目前的移民政策,那么面对国际高科技人才的竞争,日本能否总是保持大面积的科技优势,从而保证以机器人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就成了问题。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的文章就关注了有关劳动力福利与日本经济的关系。文中提出在一个全球化、自动化和老龄化的时代兴旺发达,必须要利用好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用工成本、员工的基本福利和提升工作者学习技能的愿望。在这方面,单纯运用机器人似乎都不会轻易解决,更何况部署如此多的机器人还需要一定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冲击有多大,还未可知。
小而美与日本定位
其实,除了大工业和高科技,日本经济中还有一部分颇具特色、却可能被人忽视的部分,那就是日本的中小企业。
目前,内需不足是日本经济的严重问题。而吸引外国消费是解决办法之一。这也正是日本在海外大力推广本国观光产业的原因。据日本经济学家表示,目前来日本观光的国际游客中,中国游客占比例最大,而购物金额巨大的中国游客成了支撑日本国内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日本媒体报道,国际游客在日本最爱购买的产品是挖耳勺、镇痛贴以及双肩书包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保温杯、化妆品以及文具类产品等。这些都是日本小企业的长项。
实际上,在日本99.7%(420万)的企业是鲜为中国人所知的中小企业,它们承担着日本社会七成以上的就业,占据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55%)。这些企业很多都有鲜明的经营特色。它们以高超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作为立身之本,不求大、不求全、不求多,只求精,只求严格的质量把控,只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小企业和它们的产品之所以受欢迎体现着日本文化中最精致的部分。这与日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近代社会相对稳定的历史有很大关系,这是其他国家难以代替的。小商品代表的“小而美”实际上就是从外部看来日本最具特色的定位。而面对人口减少的压力和资源匮乏的先天条件,与其“大而全”地与大国争锋,或者冒着社会动荡的风险走“高精尖”的路线,“小而美”不妨作为日本未来的一种选择。